七月伊始,大商所焦炭合約出現連續的下跌,在不到10個交易日的時間里,累計跌幅達到4.6%.而同為有色金屬產業鏈上的螺紋鋼和熱軋卷板,同期的表現卻是出現小幅的上漲.為何會出現背道而馳的情況?筆者將在此從幾方面做解析.
資金趨緊鋼廠今年對原料采購較為謹慎
作為最大的焦炭消費領域,鋼材產業的需求占到整個焦炭生產量的90%以上,所以說鋼廠的采購是否積極,將會對焦炭的價格產生重要的影響.今年以來,由于政府層面對于"三高"型生產企業的放貸收緊,加上不斷增長的人工成本,以及上半年低迷的成品材價格,資金鏈條緊張的問題已經由終端貿易商轉向鋼廠.為了高效的利用好本已偏緊的資金,在成本端的控制即成為微利時代之下鋼廠重要的砝碼.國內大中型鋼廠的焦炭庫存平均可用天數從5月末的15天以上下降到現階段的12天左右,這還不包括眾多成本控制更為靈活的中小民營鋼廠.與此同時,在生產端,6月下旬重點鋼企的旬度粗鋼日產為177萬噸,旬環比出現下降3.2%.在需求的淡季,成材產量的下降也使得鋼廠對焦炭的采購更加保守.按照往年的市場特征來看,至少在三季度的中前段,鋼廠對焦炭還將保存一個低庫存,隨用隨買,按需采購為主的的策略.
焦煤價格的走低拖累焦炭價格
從生產上看,焦煤是生產焦炭的主要原料,今年以來焦煤的價格也在不斷的走低,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焦煤產量居高不下.上半年月度焦精煤產量基本保持在4800萬噸左右,為2009年以來的高位.二是今年市場上的獨立和非獨立焦化企業因為資金問題對原煤的采購普遍比較謹慎,樣本鋼企和獨立焦化企業的焦煤庫存可用天數一般維持在16天以下的水平.三是部分符合生產以及交割標準的進口煤對整個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在焦煤期貨交割的問題上,澳洲和美國的焦煤資源既符合大商所的交割標準,價格上又相對便宜,直接沖擊了國內焦煤的價格,從而間接在現貨和期貨兩方面拖累了焦炭的價格,而焦炭期貨的一路走低也進一步在"價格發現"的層面上拖累焦炭現貨的走低,整個上半年焦炭的成本對于其價格的支撐作用是在不斷減退的.
對焦炭后期的展望
今年前兩季度焦炭的行情明顯要弱于往年,從整個貿易商以及焦化廠現在的態度來看對后期的前景也不是看得特別好.下半年市場究竟能否出現轉機,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宏觀層面上三季度國家穩增長措施將持續發力,整個宏觀面還是中性偏多的,這也為煤炭行業形勢好轉提供了一定的支撐.而從供求角度來看:下半年供給壓力依然會較大,和鐵礦石的情況有些類似,焦炭產能正處于釋放期,之前在行業利潤高的時候新建的生產線會在今后陸續的投放到市場上來;如果市場供需稍有好轉,價格出現回調,一些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的中小煤礦將迅速恢復生產,屆時較高的開工將再次打壓焦炭的價格.但是鑒于當前價格已經比較低,后期在出現深跌的空間較為有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上半年焦炭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還在于下游鋼廠的采購態度越加謹慎,以及焦煤對于焦炭的成本支撐作用在不斷的減退.而對于下半年焦炭的展望,保持一個謹慎的樂觀.